發布時間:2019/9/11 15:58:41
對很多人來說,貝普是一個挺陌生的名字。但是,每當你去醫院注射、輸液或者采血,與你的身體直接接觸的針尖,可能就是來自貝普制造。
我們通俗所稱的針尖,在貝普的產品譜系里叫做針管。小小的不銹鋼針管,最小外徑僅0.18mm,最小內徑僅0.1mm,最短13mm,卻曾被外企壟斷了相當長一段時間;甚至連用來制作針管的不銹鋼管,也沒有一家國內企業有能力生產。
貝普的創立成長之路,伴隨的正是依靠自主技術研發、不斷破除國外壟斷的歷程。1996年至今,這家并不算資深的企業已經位列全球針管行業前五強,實現針管年產量占據全球市場的10%左右,今年預計出產針管100億支。
“許多國際化大企業都來貝普采購針管,再制作完整的注射器。”貝普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王興國笑稱,貝普“隱形”在各種品牌的注射器上。
那么,從一家普通的不銹鋼企業起步,貝普如何抓住創新節點,在短短20年間做成針管行業的“尖子生”?“1996年,我們掌握了空心醫用不銹鋼管的焊接技術。”王興國一語道出破局之點。
當時國內傳統的制作工藝是打孔或者拉細,掌握著焊接技術的只有日本企業。“貝普的創新,在于鋼帶卷曲后的連續焊接,無論是焊接幾千米還是幾萬米,都不會有焊疤。”王興國介紹,車間內長長的自動化流水線涵蓋了50多道精密工序。
薄薄的鋼帶從流水線的起點出發,光是清洗就要經歷18道工序,才能成功“晉升”為一枚針管。而在流水線的最末端,“鐵面無私”的高頻攝像頭嚴陣以待,對已列排的針管進行巨細靡遺的全自動掃描檢驗,一旦發現不合規格,馬上剔除。
如今看來無縫銜接的流水線,凝聚的是貝普由老總帶頭、全力攻關技術壁壘的精氣神。“針管的剛性、韌性、細度,決定了針管與皮膚接觸時的感受,舉個最簡單的例子,采血時疼不疼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針管質量。”王興國說,攻克焊接壁壘之后,貝普不斷精益求精,使生產工藝精密化,極大地減少針頭刺入時的疼痛。
想繼續保持“尖子生”的地位,還得未雨綢繆。貝普對技術研發的投入始終是第一位的,年投入達到3000多萬元。
2001年,貝普推出自毀式注射器;2003年,貝普率全國之先研發成功胰島素針頭相關生產線;2007年,貝普正式研發安全注射類產品線。
在現場,王興國給記者作了演示:以胰島素針為例,普通針頭在使用完畢后,護士一般需要蓋回蓋帽再丟棄,容易導致意外針刺事故及因此導致的交叉感染;而安全胰島素針的使用方法與普通針一樣,使用完畢后自動回彈并鎖死,可以實現保護針尖。
2013年,在已持續技術研發七年的基礎上,貝普開始推出安全類注射器。其間,為了保證帶有塑料件的注射器產品的穩定性和一致性,貝普還自主研發成功全熱流道模具。
“這種模具國內技術不成熟,歐洲倒是有,但一開口就是一套模具600萬元。”王興國告訴記者,沒有模具,貝普的安全注射器無法實現規?;a;但成本如此之高,也是無從考慮的。
自古華山一條路。貝普繼續拿出攻堅態勢,耗時十余年,終于研發成功全熱流道模具,一套模具成本約100萬元。
巨大的精力和資本投入,是為了更廣闊的市場。令貝普人欣喜的是,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提出要在全球推廣有保護裝置的安全注射,歐洲已經決定立法推廣安全針頭,美國也有多個州已經開始執行該項措施,亞洲的部分國家和地區也開始強制執行。
目前,已經打通安全針頭開發到生產線的貝普,開始向國外市場供應安全針頭,初步統計在兩三千萬支。